學校層面
目標: 訂定具體的政策,有系統地及早識別學生的特別教育需要,提供針對 性而穩定的支援及輔導服務,建立關愛共融校園。
- 完善學生支援組架構,優化轉介及跟進流程,以便推行不同的學習方案。
- 更新特別教育需要學生支援手冊
- 及早識別有學習困難及資優的小一學生之程序
- 識別/甄選/轉介有學習困難及資優的小二至小六學生之程序
- 有特別教育需要學生之跟進程序(心理/靈育輔導/調適)
- 建立人才庫
- 訂定校本資優教育的發展方向
- 各科組之調適政策及措施
- 延展去年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策略,鼓勵朋輩的合作學習。
- 學生名冊上的特別標記識別有特別教育需要的學生
- 具彈性之分組座位安排(異質/同質分組)
- 採納多感官的教學策略,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,從而帶引主 動學習的精神,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學習表現
- 透過全校參與的關愛共融活動和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,提高校內關愛共融的意識。
- 學校津貼運用。
- 學校發展津貼
- 加強言語治療津貼
- 加強輔導教學計劃津貼
- 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津貼
- 區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津貼
- 新來港學童津貼
學生層面
目標: 擴闊學生的支援面,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,從而提升有特別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能力。
- 繼續推行加強輔導教學計劃及密集式的課前學科輔導,以照顧成績稍遜的學生學習。
- 分層支援教學(P.1-2中文科推行喜閱寫意)
- 加強輔導教學計劃
- 課前學科輔導
- 引進專業支援,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舉辦學習小組:
- 愉快樂學組
- 讀寫樂小組
- 融合不同的專業支援,設計抽離式的資優課程。
- 科學小teen使
- 常識百搭科學專題探究比賽
- 香港創意思維活動競賽
- 數學解難教學體驗課程
- 奧林匹克數學比賽
- 運用教育局「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」及「區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」撥款,推行持續性的校本課後支援活動。
- 運用教育局「加強言語治療津貼」,購買優質治療及教學中心的校本支援服務。
- 援引專業支援培訓祖天學長掌握多感官學習技巧,以推動他們進行朋輩間之合作學習。
- 運用教育局「新來港學童津貼」,進行校本支援服務。
教師層面
目標: 為老師提供支援,讓他們較全面地照顧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上的需要。
- 與區內資源學校保持專業協作,互相觀摩學習,並接受實際處理方法的訓練。
- 融合不同的專業支援,舉辦教師專業發展活動,深化教師處理有特別教育需要學生的技巧。
- 教師工作坊
- 言語治療師提供之專業培訓活動
- 善用校內外資源,豐富資源角內的教材套及參考資料。
- 為配合教育局之融合教育五年教師專業發展架構,學校有系統地安排老師持續進修。
家長層面
目標:加強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知及支援,以提升他們管教子女的技巧,並與學校教育達至相輔相承之效。
- 融合不同的專業支援,舉辦家長會,使家長較全面地照顧子女不同的學習需要。
- 家長講座
- 言語治療師提供之親子工作坊
- 教育心理學家提供之家長講座